85(1):先秦诸子
(7)《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马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道不同,不相为谋。既来之,则安之。是可忍,孰不可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小不忍,则乱大谋。
(8)《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