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巩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成果,全面提升新学期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切实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2025年8月30日,我校在思政+党建・智慧教育实践中心成功举办秋季学期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专题培训会。本次培训以“法规落地、风险防控、实操提效”为核心,特邀市场监管领域专家授课,并同步开展现场考核,通过“理论+实践+检验”的闭环模式,为新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培训伊始,校后勤管理处负责人结合春季培训成效与秋季学期工作特点,对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部署。他指出,春季培训中建立的“速检诉通”机制、规范的进货查验流程已初见成效,但秋季学期师生全面返校、餐饮消费需求集中,且秋季食材易受温湿度影响滋生微生物,食品安全管理面临新挑战。他强调,全体餐饮从业人员需始终绷紧安全之弦,将春季培训中“责任到人、源头把控”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在原料采购验收、储存分区、加工操作、餐具消毒等关键环节落实“专人负责、全程记录”制度;同时,要主动学习最新法规与实操技能,将安全意识转化为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切实构建“从食材入库到师生用餐”的全流程安全屏障。
本次培训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花果山分局刘静局长、李凡科长两位专家,结合校园食品安全实际与最新政策要求,开展针对性授课。刘静局长以《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与典型案例分析》为题,围绕高校食堂高频安全隐患展开讲解。她结合近年来国内高校发生的食材变质、交叉污染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原料验收不规范、储存条件不达标、加工流程不合规等问题的危害,并针对秋季食材特性,提出“当日采购、分区冷藏、现做现供”的具体防控措施,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可落地的风险应对方案。李凡科长则聚焦2025年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及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权威解读。她重点强调“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的具体执行要求:每日需对食材新鲜度、操作区域卫生进行检查;每周需对冷藏设备运行、消毒记录进行核查;每月需对食品安全整体工作进行总结调度。她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每日晨检、健康证核验)、场所设施维护(通风系统清洁、防鼠防虫设备检查)等日常管理要点,帮助参训人员精准掌握新规要求。授课过程中,参训人员专注记录、积极思考,不时用手机拍摄课件重点,现场互动交流氛围浓厚。食堂工作人员纷纷表示,专家的讲解明确了秋季工作的重点方向,也解答了工作中遇到的实操难题,对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极具指导意义。
为检验培训成效,确保参训人员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理论授课结束后,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现场考核。考核内容涵盖最新法规条款、风险防控要点、操作规范流程、应急处置方法等,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全面考察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考场内秩序井然,参训人员认真作答,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考核结束后,试卷由专人统一阅卷,考核结果将纳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档案,作为评价餐饮服务单位工作成效、从业人员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依据。
本次培训是对春季培训成果的巩固与延伸,也是新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开端。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春季建立的“速检诉通”快速反应机制,拓宽师生意见反馈渠道,缩短舆情处置时间,确保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能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理,最大限度保障师生饮食健康安全。
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强化全链条管理,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为广大师生营造安全、放心、健康的餐饮环境,全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通讯员:徐劲松